苏黎世学习札记******
葛宣哲(右一)与苏黎世大学同学合影。作者供图
来苏黎世求学已有4个月,宁静、美丽是这座城市留给我的主要印象。在苏黎世,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并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三、四层古朴精致小楼。即便身处市中心,也少有喧嚣感,郊区则更为安静,景色宜人。苏黎世曾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我想它的魅力就在于蕴都市风光于自然山水之间。
我本科在苏州大学就读,现在在苏黎世大学学经济,有时我会和朋友开玩笑说,自己本硕都是“苏大”的。苏黎世有两所闻名遐迩的学府——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他们毗邻而建,建筑风格颇为相似,主楼是圆弧穹顶,室内随处可见欧式雕塑和柱式拱门。两所学校不仅地理位置相邻,学习资源也连在一起,每学期我可以注册为隔壁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学生以选修课程。留学至此,学校优质的课程、雄厚的师资以及对学生颇高的学习要求令我受益匪浅。
学期初,我申请进入了金融系的一个项目,它给学生提供将投资理论运用到真实市场的学习机会。我被录用在项目的宏观组,从中接受了高质量的训练,帮助我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学习的日子相当充实,即便我失去了周末的娱乐时间也是值得的。
瑞士的官方语言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我所在的苏黎世属于德语区。有趣的是,大部分当地人都会说英语,而且说得非常流利。
这4个月以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只用英语便可应对自如。不过,据我观察,大部分工作岗位还是会将德语或法语流利作为录取的必要条件,多语种沟通在这里较常见。
每一个中国留学生似乎都能在外练就厨艺。在饮食方面,苏黎世本地餐食价格偏贵,口味也不符合我的“中国胃”,于是自己做饭便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既节省费用又能锻炼我的厨艺。
碰上有集体活动的时候,我会和朋友去本地中餐馆吃一顿,有几家餐馆味道正宗,能满足我们的味蕾。
刚到苏黎世时,我还在适应环境,期间有些许焦虑。4个月过去,我已经能沉下心来明确目标、专注向前,对自己未来的留学生活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
(作者:葛宣哲,系苏黎世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生)
连续投票后,法国人选出最喜爱的图书******
国营的法国电视台——法视一台、二台、三台、四台和五台——与英国广播公司联合发起的公众读书投票日前揭晓。法国读者选出了他们最喜爱的书。
维尔日妮·格里马尔迪(Virginie Grimaldi)的小说《该是重新点亮星星的时候了》(Il est grand temps de rallumer lesétoiles)战胜了日本连环画《航海王》和《哈里·波特》,排名榜首。
2022年是普鲁斯特去世100周年,但他的《追忆似水年华》落选了。
中华读书报曾在今年7月刊登无分先后的50种图书大名单。此后的评选过程长达半年,每种书都有自己的辩护人。例如,前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力挺《悲惨世界》,明星糕点师皮埃拉·埃尔姆则为《追忆似水年华》站台。
读者再次投票之后,法视与英广于2022年12月15日在法国电视二台黄金时段的特别晚会上,公布了法国人最喜爱图书的最终名单,依得票数从高到低排列,共25种。
书单丰富多彩,从经典到惊悚、从科幻到动漫,展示出广阔的文学景观。
《该是重新点亮星星的时候了》出版于2018年,写的是一个失业的单身母亲驾一辆破旧的二手房车,带着两个女儿前往斯堪的纳维亚的公路旅行。
今年45岁的格里马尔迪是法国阅读量第二大的作家,仅次于纪尧姆·米索(Guillaume Musso)。
她前六本书的总销量超过350万册,2021年夏天出版的第七本小说《可能》(Les Possibles)又卖出了约90万册。
法国人最喜爱的图书排行榜如下。尚未有中译本出版的,附原文的书名和作者名:
名次书名 作者 年份
1 《该是重新点亮星星的时候了》 维尔日妮·格里马尔迪 2018
2 《航海王》 尾田荣一郎 1997
3 《哈里·波特》 JK·罗林 1997
4 《小王子》 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 1943
5 《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 1862
6 《指环王》 JRR·托尔金 1954
7 《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 1844
8 《天空所有的蓝》 梅利莎·达科斯塔 2019
(Tout le bleu du ciel) (Mélissa Da Costa)
9 《龙珠》 鸟山明 1984
10 《烙印勇士》 三浦建太郎 1989
11 《零公里》(Kilomètre0) 莫·安卡瓦(Maud Ankaoua)2017
12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1942
13 《给花换水》 瓦莱丽·佩兰 2018
(Changer l'eau des fleurs) (Valérie Perrin)
14 《一九八四》 乔治·奥威尔 1949
15 《快乐的人读书喝咖啡》(Les gens 阿涅丝·马丁-吕冈 2012
heureuxlisent etboivent du café) (Agnès Martin-Lugand)
16 《香水》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1985
17 《饥饿游戏》 苏珊娜·科林斯 2008
18 《进击的巨人》 谏山创 2009
19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1813
20 《哈里·克贝尔事件真相》 若埃尔·迪克尔 2012
21 《妇女乐园》 埃米尔·左拉 1883
22 《岁月的泡沫》 鲍里斯·维昂 1947
23 《西拉诺·德·贝热拉克》 埃德蒙·罗斯唐 1897
24 《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 1847
25 《圣殿春秋》 肯·福利特 1989
(康慨)